3月13日晚,泰康保险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先生做客苏世民书院全球领导力实践课程讲座,畅谈中国改革开放与创业浪潮,并以亲身经历讲述企业家精神。

陈旭会见陈东升、孔东梅夫妇
讲座前,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会见陈东升、孔东梅夫妇一行。陈旭书记对陈东升先生一直以来在教育事业方面的关注与投入表示感谢,对他百忙之中抽空与师生分享创业故事表示欢迎,希望以后能更多来清华大学与青年学子交流。苏世民书院常务副院长潘庆中陪同会见。
潘庆中教授致辞欢迎陈东升先生与其夫人孔东梅女士的到来,并用三个关键词介绍陈东升的人生历程。首先是“不忘初心”:事业获得成功之后,低调回馈母校和帮助过他的前辈与朋友,同时还时刻不忘回馈社会,履行社会责任;其次是“弄潮儿”:作为九二派企业家,紧紧抓住改革开放的浪潮,创立嘉德国际拍卖公司与泰康保险集团;最后是“领导力”:掌管目前拥有70万员工、1.2万亿元资产额的泰康保险集团,一步一个脚印,带领公司稳步而快速的发展。

陈东升谈企业家精神。
陈东升先生首先从中国复兴的进程讲起,指出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中国的复兴始终伴随两条主线:社会转型、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国现代化的道路,是一条从发展技术到学习制度,再到反思精神的路径。虽然社会转型直至今日仍未完成,但在二战以后,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现在取得的经济成就前所未有。
陈东升指出,中国复兴主要依靠五个力量:市场经济体制、政治威权体系、土地公有制、新兴产业工人与企业家精神。改革开放的核心,是由政府主导经济,并由国企、外企、民企三股力量推动社会发展。民企的发展,从无到有,到现在占据半壁江山,创业的浪潮如同革命洪流,浩浩荡荡、无法阻挡。

潘庆中主持讲座。
陈东升讲道,随着四波创业浪潮的推进,中国产权和公司治理制度不断完善。首先是以柳传志、鲁冠球、王石为代表的八四派探路者,由于产权制度尚未确立,改革开放初期的创业史一半成功一半悲壮。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限责任公司规范意见》和《股份有公司规范意见》两个文件颁布,民间创业有了制度保证,中国真正现代企业诞生,“下海”被社会主流价值所认同。海归网络派带回创始人制度与期权制度,解决核心团队财富来源问题。而到后WTO时代,一批批企业家涌现,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
作为九二派代表的陈东升,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创业方法论。除了最出名的“创新就是率先模仿”,他还告诫同学们,“生意不分贵贱”。企业不分大小,只要能成为细分产业龙头,一样值得尊敬。除了跟随风口、抓住消费时代的机遇,陈东升建议同学们创业仍应该“跟着自己心走”,并不断坚持在细分产业内深耕。

学生提问。
最后,陈东升与在座师生分享泰康保险的成功故事。他强调,泰康的成功,实质是价值观的成功。泰康的价值观,可以用“三化”与“三不”总结:即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和不偷、不抢、不争。这意味着,泰康不勾结利益集团、不走多元经营、不搞权力寻租,专注医养和高品质养老的创新道路。
“把我的六十岁扔到一个盒子里,我今天仍是一个二十岁的少年。”在谈及自己坚持深耕寿险产业的决心时,陈东升说道,“未来我希望还有一个甲子,我只做一件事,用市场经济的方式方法,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讲座现场。
讨论环节中,台下师生就职业选择、未来商业前景、政府和企业在健康养老领域的责任等话题与陈东升探讨。在谈及泰康的责任时,陈东升指出,泰康二十年来的历程实质是坚定地将“从摇篮到天堂”变为现实的商业模式,落实“活力养老、高端医疗、卓越理财、终极关怀”这四位一体的目标。
讲座结束后,陈东升先生与现场学生进行了长时间交流与互动。从一名普通大学生,到国家干部,再到大型集团的董事长,他抓住中国改革开放大潮的机会,勇敢创业。从他分享的故事中,同学们领略到他非凡的领导力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