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清华园
春风化雨,桃李芬芳
4月24日
清华大学迎来了111岁生日
苏世民书院举办了校庆开放日
以及校友聚首清华艺博等活动
为校庆生
4月23-24日
为了让校友们更好地了解书院
书院师生和工作人员分别在不同时段
集中引导观众参观并提供专人讲解
因疫情许多校友无法返校
我们首次线上同步直播
让更多的人可以“云游”书院
本次校庆开放日
书院线上线下共接待校友及嘉宾近2000人
接下来就跟随我们“主播”的脚步重温一下书院的“奇妙旅程”吧
书院大楼的主设计师是耶鲁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罗伯特·斯特恩,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苏世民书院的老师们也参与了设计。从屋顶的灰瓦到红边的檐头和方正的窗格,还有合院式的布局,书院建筑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书院大楼是集教学、住宿、餐饮、健身、办公于一体的综合性楼宇。
大厅

大厅为书院大楼的主要出入口及师生非正式交流讨论的空间,大厅挑高10米,面积约300平米,可举办200-400人会议活动。
红色木质游廊,方方正正,以传统青砖为背景,上有红檐灰瓦,下有中庭小院,充满了东方神韵。
中庭位于地下一层,通过围合而成的小院,营造出一种既在室外又在楼中的空旷自由和安静独立的氛围。
书院共有4间55座位的教室,装备了先进视听网络设备和同传设备。2020年疫情袭来,书院在快速完成在线教学的推进后,秋季学期开始启用融合教室以满足线上线下共同上课的需要。教室布局为半椭圆对称式设计,这样的布局有利于同学之间的交流和讨论,也方便教授随时可以贴近每一位同学以便时刻掌握课堂节奏。

该区域位于两个教室之间,是师生们课间休息的场所,设有数量众多的沙发和桌椅,还有直饮水等,方便课间师生在此交流互动。
书院每个学年都要组织大中型的活动50余场,多功能厅是重要的活动场地之一。多功能厅作为一个大厅,可以同时容纳150-200人进行活动,也可以隔断成三个小厅独立使用。上收式隔断的设计,使大厅总体视觉上浑然一体,没有割裂感。
开放日当天,招生部老师在线上和线下分别设置了咨询环节,为咨询者提供一对一的专业解答。5月份招生部还将举办多场招生咨询活动。更多招生资讯请关注书院微信公众号和官网。
校友聚首艺博
4月23日,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校友聚首清华艺博,以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11周年,共叙毕业后的点滴生活以及疫情以来患难与共、守望相助的行动和奉献。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常务副院长潘庆中、学术事务副院长钱小军出席并发言。

薛澜通过视频的方式向大家分享了学校近期的发展近况和喜人消息。他鼓励校友们继续坚持对世界的好奇,祝大家能够成为一个为社会发光发热的人,期待早日再次见到大家。潘庆中感慨时光飞逝,看到校友们都在飞速地成长,十分欣慰。他希望大家“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书院永远是大家的家。钱小军表示,校友们在书院学习时,学术部是学生们除了生活部以外接触最密切的一个部门,再次见到大家很亲切。作为一个今年毕业40年的老校友,她叮嘱大家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也不要停止思考和探索。
书院发展与校友部主任朱雯婷表示,校友是书院担当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体现,目前书院在全球有600多位校友。在过去的一年中,有超过360名校友通过招生宣讲、领导力课程以及学生生活等活动贡献了他们的时间和力量。

此次活动邀请了五位校友分享他们在疫情期间患难与共守望相助的故事,分别是2017级黄采薇、2018级钟李隽仁、潘芳迪、Jonathan Lopez以及2020级赖韵洁。大家无私的奉献加强了校友团体的凝聚力,充分体现了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精神。
活动最后,校友们一起点亮了为庆祝清华大学111周年的生日蛋糕。
4月24日,苏世民书院参加清华一年一度的体育盛会——清华大学第65届“马约翰杯”(以下简称“马杯”)学生田径运动会。
开幕式的入场仪式上,苏世民书院师生高喊“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精进学业,为世为民”的口号走进会场。整齐的步伐、统一的着装、响亮的口号,书院师生在引导员、旗手和领队的带领下,步入赛场,走过看台,展现出清华人积极向上、拼搏奋进的风采和精神。
本届运动会上,苏世民书院在多项集体比赛中斩获前三名的好成绩,包括轮滑和拔河第一名,女子足球、男子排球、网球(男女混合集体)以及混合男女投篮第三名。苏世民学者们在男子100米、男子跳高、女子100米跨栏、男子跳远、男子三级跳远和男子铅球等个人项目中,也取得了优异成绩。

▲招生动态 | 4月27日招生官对话苏世民学者线上活动预告

▲当未来城市遇到苏世民学者会迸发出什么火花?

▲划重点!关于苏世民书院,TA们这样说